立法會第二天繼續辯論《施政報告》致謝議案,第三場討論主題為扶貧、福利及醫療服務、安老、公共衛生及人口政策。
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,到2041年長者數目將佔全港人口3成,政府有必要繼續完善退休保障制度,我贊成將長者醫療券受惠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,讓更多長者得以受惠。我亦建議政府研究設立三級制頤老金,為有經濟需要的長老提供適切的現金援助。如何改善社區照顧服務是政府須深入研究的課題,政府應盡快物色更多具備相關經驗的私營機構參與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」,同時,亦要改善私營機構的服務質素。
此外,我希望政府加強推廣口腔健康,並調低「長者牙科服務資助」項目的合資格申請年齡,讓有需要長者能及早受惠。當然,政府亦不能忘記繼續向社會大眾,包括青年人,宣傳護牙知識。
對於政府提出取消強積金對沖,我認為政府應審慎評估方案對全港32萬間中小企的影響,並釐清遣散費、長期服務金與強積金的功能,為中小企提供適切支援。政府可考慮以循序漸進方式,逐步將現有的強積金轉化為中央公積金,並交由中央管理員管理和營運,既可以減省管理費,也有助提高投資回報。
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:
本港人口老化問題持續,部分長者須靠社會保障應付其退休需要,所以我歡迎《施政報告》建議,將長者醫療券受惠年齡由70歲降至65歲,讓額外約40萬名長者每年獲得二千元的私營基層醫療津貼。
行政長官在《施政報告》第186段提到:「20年後,香港有三分一人口達65歲或以上,加上香港人越來越長壽,退休時期可長達20至30年,社會必須為退休保障做好準備。」我非常同意,社會好需要盡快做好退休保障的準備,政府更是責無旁貸。從海外經驗可以看到,多方供款的隨受隨支式的全民退保制度,往往會出現財政短缺問題,所以,我建議政府以新思維,研究設立三級制頤老金,為有經濟需要的長老提供適切的現金援助。至於資產限額和援助金額應該訂於甚麼水平,可留待社會討論和研究。
安老方面,我認同《施政報告》對改善社區照顧服務的方向,雖然有議員批評「錢跟人走」的資助模式,但我認為這種資助模式將有利促進社區照顧服務在私營市場的發展。我希望,政府能夠盡快物色更多具備相關經驗的私營機構參與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」,為有需要長者提供價格合理及高質素的服務。同時,我希望政府研究如何改善及加強私營機構的服務質素,令長者和他們的家人都能放心。
另外,有關牙科保健,我希望政府能多方面推廣護牙知識和活動,為中產人士和青年人提供相關服務。我亦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考慮調低「長者牙科服務資助」項目的合資格申請年齡,讓有需要長者能夠及早受惠,有助改善牙齒健康。雖然關愛基金在去年10月已將項目涵蓋範圍,擴展至75歲或以上正領取「長者生活津貼」的長者,但仍有不少人認為,應該進一步將受惠者的年齡推前,讓有需要、較年輕的長者可以及早接受牙科服務,之後他們可以活得更開心,愉快地進食更多有益、有營養的食物,改善個人健康的同時,相信長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亦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,希望政府能認真考慮以上建議。
主席,行政長官在他任期的尾聲,提出取消強積金對沖方案,變相令僱主要承擔更多僱員退休保障的責任,而政府亦只在一個指定年期內為中小企提供資助。我認為,政府應該審慎評估方案對全港32萬間中小企的影響,並釐清遣散費、長期服務金與強積金的功能,在強積金問題上,給予企業更大程度的支持。我建議政府以循序漸進方式,逐步將現有的強積金轉化為中央公積金,並交由中央管理員負責管理有關基金,減省管理費的同時,亦有助提高投資回報,希望政府可以認真考慮。